第一百四十二章:终见师祖_都市之叫我大师
笔趣阁 > 都市之叫我大师 > 第一百四十二章:终见师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四十二章:终见师祖

  很多人物大致都是按照真实记载写的,但是其中我加入了自己一些想象以及见解,如有让你们反感的地方还请见谅。

  在古时,曾有这么一句话:天下武功出少林,少林由那达摩立。

  可想而知,在当时,菩提达摩的影响力有多么大,同样,可以看出当时少林寺的名头有多响。

  菩提达摩是何人?想必不用多说,是个人都知道。

  关于他的传说,数之不尽,皆朗朗上口,滔滔不绝,其中,最为人知的要数一苇渡江和面壁九年。

  相传,菩提达摩北上渡过长江时,有船而不坐,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,投入江中,化作一叶扁舟,而后蜻蜓点水,立于芦苇之上,飘然过江,在当时可谓是神乎其技,惊为天人,是为后世佳话。

  当然,后世有人证明其实这并非只有达摩可以做到,很多人都可以做到。

  如何实现?当然不可能用芦苇,而是用长竹,只要掌握好平衡,也是可以做到‘一竹过江’,人们恍然大悟,原来如此,这达摩只是个聪明人罢了。

  但其实这是自我安慰罢了。经书明确的记载,当时菩提达摩是用一根芦苇,而非粗竹,两者简直是天差地别,如何能做比较?

  只是后世强行将芦苇改成竹子,不想神化达摩罢了。

  所以,当时所用芦苇绝对是真,但具体是如何做到,那就只有菩提达摩知道了。

  而另一个故事,面壁九年,则更为传奇。

  众所周知,达摩之所以要在山洞之中面壁九年,是为了感悟佛法,但他并非每日就那么坐在那里一动不动,只知道冥想,其实他在感悟佛法时,有感而发,从佛法之中创造出了佛功,也就是武学。

  要知道,在最初的佛法精要中,写明了出家人应动口不动手,即便挨打也不能还手,所以在菩提达摩之前,和尚就是只会念经的和尚,和儒家一样,手无缚鸡之力,任人宰割,到最后也就只能动动嘴皮子,可以说活在社会的最底层。

  毕竟,空有道理而无拳头,你说了,谁听?

  所以菩提达摩便在达摩洞中闭关九年,苦思冥想,应该如何继续修佛。

  身为一个佛者,已经修有高深的佛法,他可以用一张嘴教化他人,渡化他人,但若碰到恶人,无法用这张嘴去渡化,那当如何是好?是眼睁睁的看着他沉沦?还是说眼不见为净?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,皆是违了佛法,蒙了本心,所以,他必须能做点什么。

  佛法要求佛者不得有害人之心,不得有伤人之心,也就是说,你不能想着伤害别人,也不能有真的伤害别人,那么问题又来了,如果别人想伤害你,真的来伤害你,那你怎么?只能等死,而不能做出什么正当防卫?

  如果说,你为了佛法,为了大义,你甘愿牺牲,那你日后还怎么去渡化他人?你还未修成佛,难道去阴曹地府修佛?怎么去西天极乐世界?再者,那害了你的人,谁去渡他?他害了你,即便你不怨他,他也是罪孽深重,也就是说,因为你,他更加无法成佛,那你岂不是害了他?

  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究竟应该如何?

 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,但菩提达摩即便是整日苦思冥想,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。

  即便是聪明的人也有烦恼。

  于是,这一想就是九年,最终他还是没有任何头绪,而这时,门下弟子传来消息,世态炎凉,动荡不安,国家因为要打仗,很多修佛的和尚也被抓去充当壮丁,逼着他们上阵杀敌,结果没有任何悬念,只知道念经诵佛的和尚完没有战斗力,一个照面就已经人头落地,还未见到佛祖,就已经下了九泉。

  那一日,菩提达摩明悟了,既然不能攻,那便防守,既然不能害人,那就护身,既然不能伤人,那就自卫。

  你现在所看的《都市之叫我大师》第一百四十二章:终见师祖只有小半章,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:进去后再搜:都市之叫我大师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mpsw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rmps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