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龙虎山_大明斩缘人
笔趣阁 > 大明斩缘人 > 第一章 龙虎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章 龙虎山

  道士身披鱼鬣衣,白日忽上青天飞。

  龙虎山中好明月,玉殿珠楼空翠微。

  这是唐代正一道士吴筠所作,描写的就是道家的发源地,龙虎山。

  盛夏时节,烈日当头。龙虎山上绿林波涛,陡峭的上山石阶边,百年老树盘根错节。远山云雾中,恢弘得不似人间造物的宫殿矗立在山顶上。

  蝉鸣阵阵,白云悠悠。一阵钟声忽然打破了夏日安逸的氛围,它源自山顶的戒钟,明太祖在龙虎山修建了九九八十一颗钟,戒钟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身穿道袍的道家弟子向殿内走去,明明迈步不大,但却速度惊人。此地并非凡俗之人轻易可入,过了山腰那‘二重门’,就属清净之地,寓意凡俗因果彻底断绝,再不加身。

  这里就是天下第一的教派所在。太祖大兴道宫,赐掌门张正常‘真人’之称,并下诏让其历代掌管天下道教,其名煊赫,皆因此为道祖天师张道陵所传之道统……

  “正一教……”

  小莲花峰上,朱杋俯瞰着道宫山门,他低声喃语,身上破旧肮脏的道袍随风飘舞,稍一驻足,崎岖山路上的木推车就开始向后滑去。

  朱杋连忙扶住推车,几块金丝煤炭从推车上滑落,坠下山谷,砸中了一名正在烧锅炉的死囚。

  与这云雾仙山形成强烈反差的,便是这小莲花峰下的山谷。

  烈日照不进这湿冷的阴沟,大裂谷下终年不见日光,如蚁群般密集的人群,依靠巨大的锅炉和气管照明。

  因为地形因素,热气流难以上升,在山谷内的温度竟然比地面还高!

  人人都汗流浃背,但抱怨者少之又少,皆因住在此处的,都是死囚。他们手脚戴着沉重的镣铐,衣衫褴褛蓬头垢面,眼神麻木,活像一具具行尸走肉。

  抱怨此地太热的多半是监工,他们挥舞着鞭子,催促监督死囚们搬运煤炭、挖掘矿石,全然没有想过,若是到了冬天,这些死囚们只能靠这些锅炉取暖活下来。

  崎岖山路上,两名道士轻松写意的跃过,他们瞥见了顶着推车,艰难爬山的朱杋。其中一名道士说道:“要不去帮帮忙?”

  “帮他?他是个囚犯!不值当你我动手相助。”

  “怎会如此,那他是怎么从深潭里出来的?”

  另一名道士未作解释,只是说道:“你看他脚下。”

  清风徐来,因为山谷上的崖壁以及蒸腾的热气,底下的死囚感受不到丝毫的变化;但在小莲花峰上的朱杋,再一次被风吹起了道袍,露出了双脚上笨重且坚硬的镣铐。

  因为长期佩戴,吃饭睡觉也不取下的缘故,他双脚关节处被反复磨损,从血肉模糊,发脓糜烂,直到现在,结成了一层厚厚的红色老茧。

  “师弟你初入我正一道,可能有所不知。他不知犯了何等大错,被老天师贬为罪籍,现在与囚徒无异!”

  “可死囚不都是关在深潭,轻易不得踏出一步吗?”

  “这就是怪异之处了,区区一个囚徒,竟然能住在龙虎山圣地,也就是一重门后,光这一点,就足以让整个正一道教众不待见他了。”

  他说完,脸上嫉妒的神情转瞬即逝,看那朱杋脚滑,差点摔下悬崖时,又笑道:“这等俗物,当真玷污了一重门后的清净之地。”

  随后,两人收回了视线,一甩道袍,飘然离去。

  另一边,朱杋也收回了目光,握紧了推车的握把,滚轮嘎吱作响,他走向上山的石阶。

  龙虎山陡峭,几乎九十度垂直,石阶上长满了青苔,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崖。

  朱杋手脚并用,几乎是在咬牙顶着推车在爬。下面的死囚羡慕他能免遭炎热寒冬之苦,但他又何尝不羡慕那些死囚,他们不用在这险峰中,冒着生命危险运煤。

  在即将穿过一重门,到达天师道宫的时候,他忽然转向山间小路,朝着无人问津的养心殿走去。

  路途稍微平坦了些,朱杋终于松了口气。

  诵经声飘扬而来,香客拜谒,小道童笑着高声呼喊。朱杋驻足侧目,眼神茫然,那飘渺的烟火红尘气息仿佛被风吹了过来,让他能久违的感受到了人间朝气,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落寞。

  身陷囹圄,久在樊笼……

  “唉……”

  轻叹一声后,朱杋露出惆怅的神色。

  他突然穿越过来,附身在已死的大明太子朱标身上,被当作妖孽囚于龙虎山一重门后,一生不得沾染红尘是非。自己穿越到的这个大明,并非历史书中记载的大明,而是真实存在着妖,鬼,甚至是神仙的玄幻大明王朝!

  老天师对外宣称朱杋是因犯错而被禁足,当今世上只有洪武皇帝、老天师和朱杋三人知道他曾是太子朱标。而当今圣上得知朱标性情大变,被妖孽附身后,觉得他玷污了自己儿子的肉身,虽舍不得杀,但也全无好感。三年内从没来看望一眼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  皇子终究是皇子,再落魄也不能与死囚为伍,老天师守住了这条底线,在众多住持的要求下,朱杋成了给一重门后道宫道观送煤炭的仆役。

  林中小路狭窄崎岖,四周鲜有人迹。小半个时辰后,朱杋站在了养心殿前,望着黄瓦檐角仙人走兽处,那一块深深的凹陷。

  养心殿虽名为殿,但实则是正一教最小最偏僻的一个道观。里面甚至没能修建神像,墙壁久未修缮,不仅长满了爬山虎,甚至塌了一小块缺口。

  朱杋随手用袖子擦了擦汗,踩着无人清扫的枯叶,正要推开门时,却听到一声稚嫩的呼声从身后响起。

  “阿杋,今天还是这么准时来吃饭呀。”

  听到声音,朱杋转头,只见身后站着的是个可爱白嫩的小道童,眼睛大而有神,像两个玻璃珠子。

  他回道:“是啊,今日李居士丹炉所需的金丝炭送来了!”

  小道童拎着食盒走进道观,笑道:“快进快进,累坏了吧。”

  大堂的陈设都被撤了,只剩一张桌子,几张破凳。小道童拎着两个笨重的食盒,却一点不显疲态,她将饭菜摆在桌面上,拦住了想要帮忙的朱杋。

  朱杋拿起碗筷,道了声谢,然后大快朵颐起来。

  这时,小道童从食盒底下拿出一个糖人,高兴的炫耀道:“昨日我师父说这两天得空,今早就带我下山采买,还给了我几文钱……”

  才说一半,小道童忽然想起眼前这位与她同辈的阿杋,此生不得踏出重门半步,在前年甚至被贬为仆役,每日生活困苦,与死囚无异。

  于是,大堂里的话音戛然而止。

  小道童戳到人伤疤,感到无措尴尬,就连手上的糖人都好像在指责她乱说话。

  “那不错啊,多和师傅下山看看江湖是啥子样的,回来才好讲给我听嘛。以后出门在外闯荡,遇事可以提我的大名!哈哈哈哈。”

  朱杋不以为意的继续吃饭,像是早已认命。

  当初,在弄清楚自己所在的世界是大明朝后,朱杋当然不会轻易屈服,几度试图逃下龙虎山。

  但他每次将要越过一重门时,道宫里的那个戒钟就会无风自鸣,满山修为高绝的道士们就知道朱杋又要逃跑。

  要知道,龙虎山有三道极为特殊的‘门’,立在山路的石阶上,没有门板只有门框。它并非象征意义上的东西,真正的用途是为了划分凡俗与清净洞天。

  没错,太祖修建的那九九八十一颗铜铃,不均匀的分布在整座山上,与重门相互勾连。

  因果紊乱,它们就会出声示警。

  周晓晓父母是正一教俗家弟子,她自幼便在山上山下修炼。如今年不过十一岁,便已经能吐纳内气,将无数江湖草莽甩在身后,由此就可管中窥豹这天下第一大派的底蕴。无论是谁见了,都会夸上她一句天纵之才。

  反观朱杋,在龙虎山住了三年,耳边听到最多的不是神仙真人,而是来自周围人的冷嘲热讽,以及不屑的斥骂。

  眼下,周晓晓见朱杋不甚在意,松了一口气的同时,转而安慰起他。

  “只要你勤加修行,早日踏入七品,就能脱离罪籍了!”

  朱杋扒饭的手僵住了,刚刚还好,这次是真的被言语戳中了心事。

  他在心中腹诽,不会说话就别说了吧……

  三年以来,他无数次尝试修炼出气感,想要踏入仙途,凭借自己的本事逃出龙虎山。但事与愿违,他天资奇差,吸收来的灵气如泥牛入海。

  迄今为止,他已经冲窍两次,皆是失败。

  往后一次比一次机会渺茫,若是第三次还未冲窍成功,那恐怕他此生无望仙缘。

  “我尽量早日踏入七品!”

  朱杋放下碗筷,感叹道:“就是不知道,七品之上又是什么风景,外面的江湖又该是多么精彩!”

  周晓晓撇了撇嘴,说道:“整个江湖以龙虎山为尊,有什么精彩的!至于七品之上……不如,我给你好好讲讲,当今修行境界的划分吧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mpsw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rmps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